重物吊掛手臂還在加緊趕工,外牆帷幕安裝接近完成,啟德郵輪碼頭是沿著原本啟德機場的跑道而改建,7.6公頃的面積,將在下個月迎接第二艘郵輪進港停靠,而搶在這之前的中秋假期,先辦「郵輪假期博覽會」。
環美郵輪總經理班智榮:「沒郵輪停泊在這裡,我們也會辦多點活動,既然有很多展覽商對碼頭有興趣,可以好好利用這個地方。」
未來3年有43艘郵輪進港,總共停留71天,平均每個月有3個禮拜的空檔,都將比照辦展覽,看準郵輪業務未來一年,可望有1成的增長,旅行社今年就招募了100名郵輪顧問,進行培訓。
旅行社行政總裁梁港蘭:「船上不同層次的露台房,提供的食物是否合乎客人口味,郵輪顧問都要仔細學習。」
今年6月12日,啟德碼頭開幕,第一艘郵輪海洋水手號進港時,載進來3000名旅客,人潮幾乎就等於錢潮,吃一口波蘿包、配一杯港式奶茶,阿兜仔自己組6人行在地美食團,要吃遍道地的香港味。
英國觀光客瑪格麗特:「看到更多香港真實的一面,你能看到本地人在哪居住、工作,如果去商城或大型旅遊活動,你很難感受到是在香港。」
不夠香港味就不夠吸引觀光客,到訪香港的人數,長途和短途的外國人,呈現下滑的趨勢,只有中國大陸的遊客保持7成的比例,不過旅遊業光靠大陸客,夠嗎?
旅遊管理學院講師李兆波:「以蝗蟲形容大陸旅客,某程度是貶抑,但也反映出他們的性質,一群地來、一群地走,他們現在很喜歡香港,但終究會厭了就走。」
抓住遊客對香港特色的喜好,才能穩住「不敗」的旅遊業,於是香港政府撥400萬基金,獎勵開發創意本土旅遊。旅遊業者兼詠春拳師劉功成:「1、2、3、4,香港有很多好的文化,只是我們不多注意,若注意,很多屬於香港的,不只是蛋塔、絲襪奶茶。」
TVB記者:「除了學一小時詠春拳,行程還會帶旅客到星光大道,以及沙田文化博物館的李小龍展覽參觀,劉師傅預計,第一年可以吸引約8千人參加。」
開發本土旅遊創意,打造啟德碼頭商機,號稱全球最大規模,平均一年只要有14艘郵輪進港,高達15到26億港幣的經濟效益,也將跟著進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