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 將啟動陸股指數及權值股雙引擎
2013/11/07 18:14鉅亨網 記者周康玉 台北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 (鉅亨網記者周康玉攝)
國資委日前發布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爭取三中全會後盡快出台,大陸專家也表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點是大型和特大型國有企業,國企改革不僅是三中全會的主題之一,更是大陸金改政策中「調結構」的重要環節,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表示,如果國企改革成功,上證指數成分就有相當充沛的上衝能量,選擇主動型基金,將會帶來權值股及指數雙引擎成長機會。
游清翔說,國企改革最終極目標是「政企分離」和「下港分流」,執行這兩項政策時,會對國企做一個重大改革,開始去增進企業的效率,進而推升權值股往上走,邁向獲利另一波年增率的成長。
游清翔表示,在金改的大架構下,未來的3-5年主動型基金還是會表現的比ETF來的好,主要是因為經濟結構的調整,上證指數成分也會改變,主動型基金兼具權殖股和成長股,跑在指數前,形成指數漲、個股也漲,成了推升股價的雙引擎。
游清翔指出,大陸近期不斷提到金改,就是希望朝美國路線走,也就是讓企業成長不過度依賴GDP,即使GDP增速放緩,企業照樣能獲利成長。
游清翔說,根據大陸統計,五六成大學生在產線工作,以「下港分流」來說,這項政策就是為了改變就業結構,利用調整國企的退休機制製造失業,同時創造更多中高階就業機會,讓更多優秀人才不會被大材小用。
游清翔認為,「政企分離」和「下港分流」在三中全會依舊沒有能見度,但國企改革是可期待的。但由於這項變革牽動太大,三中全會只會有架構,無法看到完整輪廓,估計1-2年後才會有細節。
瑞銀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則表示,新一屆政府「調結構」、「促改革」的決心不容置疑,但在許多領域上改革面臨高度複雜性和難度,因此漸進式推進的可能性更高。
浦永灝說,在諸多能見度高的改革議題中,如金融領域改革、政府職能轉換和簡政 放權、資源價格改革、鐵路投融資制度改革等,目前面臨的阻力較少,能夠在不遠的將來取 得更多實質性進展。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