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最新報導
udn最新報導:24小時即時提供國內外最新新聞,立即掌握各領域最新重大訊息。 
池上老樹復活 楊梅道東堂待救
Jul 24th 2014, 20:53

最近金城武樹報得火熱,一棵老樹因風雲人物、因拍攝廣告手法、宣傳,變成觀光景點,正負面爭議不斷。

但老樹在麥德姆颱風來時被連根拔起,最後又發現老樹會倒,原凶還不是只因颱風……如果這是連續劇,那還有得演。

只是大家不應只看到這位明星的魅力,從另一角度切入看,那本是無名的老樹,其實早就在那兒,如何發現它獨特悠遠的美,加上拍攝手法和說故事能力,以及宣傳的整合行銷,在當今的競爭年代,這些是否是值得我們思考該如何擁有的能力?如何做好參觀動線,減少造成當地民眾的困擾,及對老樹的傷害,相關單位應變能力升級,是否才是當下務必之需?

也還好無辜老樹終於在紛擾中被救起來了,但楊梅「道東堂」歷史老建築最近卻面臨拆除。

道東堂很幽美,讓人不捨,許多老故事、事物、景物,未被完整記錄下來,就要面臨拆除,不少人透過臉書搶救,過幾天也將發起導覽道東堂活動,希望藉此啟發大家對老建築去留的深思遠慮,在地政府單位也開始關心,共同努力為優雅有故事的老建築,留下一線生機。

我們常說,現在年輕人文字、人文,和欣賞藝術能力,比起以前差多了。想想,這無從選擇的一代,他們又看到什麼?我們是否迫切需要故事館與人文能更緊密連接,愛這塊土地的人還是很多,知道這些感人事物的人仍存在,也有人用心在記錄,只是缺乏資源及整合的人才,及連貫性的推動行銷;有心人也只能默默的盡己之能,做多少算多少。

如果文創推廣到最後,實景都不在,事物背後故事的真實性,也隨著年邁而老去,下一代的學習將何去何從?

尤其這幾年幾乎莫名的,老樹和老古蹟建築都面臨「搶救」二字,文化、文物保留的困難度,遠遠超過不斷蓋不新不舊的紀念館。

我最近在花蓮民宿,看到許多好的、有關花東老樹的攝影及記載,出版也是地方政府,只是這些記載詳細的老樹故事,地景卻未能整合詩人、愛樹人、音樂人或是作家等文創人的力量,集中火力把一本老樹的書,行銷推廣到文創觀光,最後又是留在圖書館的資料,等待何年何月被發現。

「賭物思人」多令人發想的四個字,不知不覺已被遺忘,自古至今詩人、作家、畫家、音樂人、攝影家,有多少是因地景、人文、尋根而留下令人緬懷的佳作。大自然與先人本留下無限的創作靈思,在不知如何珍惜下,如今只能用「追魂」來比喻。

如果連救樹、救古老而令人緬懷的建築、記錄保留先人的感念故事的能量,都愈來愈薄弱,受到最大衝擊的就是創作人,公家機關整合行銷的機制與能力不加強,一直原地踏步,空有地誌紀錄而不加強培養能結合活動來推廣的人力,就只是在消耗資源。

同時,外來文化也因資訊發達無可避免的快速拓寬,下一代真的是輸在起跑點嗎?還是他們舉目,打開視聽,都不是原本的精神……老師即使上課要引導、要舉例,也只能看圖說故事,但沒有實景,故事哪能感人?

幾十年前,我在美國東岸波士頓念書,那時留學生在downtown住得起的,反而都是早期New England時期留下的老房子,而為了保留整體外觀獨特的老建築,修建都必須等整體規劃好才可著手。這些外觀很一致的New England老建築,雖然房子內老鼠和蟑螂出沒,但我們還是這樣克難畢業。後來重遊波士頓,真是賭物思人,外表雖沒變,內部都煥然一新……令人緬懷又省思,我們要的是互相忍耐,有共識,才有保留與擁有的意義。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wuisj 的頭像
    iwuisj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iwuis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