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手機薄型熱管成氣候,超眾、泰碩起飛
2014/08/08 10:24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一直只聞樓梯響的智慧型手機採用薄型熱管散熱可望在第4季到明年上半年成真,散熱暨熱管廠-超眾 (6230) 、泰碩 (3338) 及雙鴻 (3324) 可在今年第4季底到明年初搭上手機薄型熱管商機,其中超眾因佈局最久,薄型熱管技術及產能居各廠之冠,可望拔得頭籌,泰碩及雙鴻亦已蓄勢待發,有機會在手機市場分一杯羹,隨著下半年進入傳統旺季,超眾、泰碩及雙鴻業績可望持續增溫,3家公司均預估,下半年業績可望較上半年明顯成長,明年在手機薄型熱管出貨可望放量下,超眾等業績可望展現強勁成長力道。
超眾及雙鴻過去產品以NB散熱模組為主,泰碩則涵蓋PC相關連接器及散熱產品,不過近幾年,PC及NB受到平板電腦崛起衝擊,產業呈現衰退,超眾、雙鴻及泰碩也啟動轉型計畫,分別跨入伺服器散熱、薄型熱管等市場,而最令3家散熱廠振奮的,莫過於市場銷售量遠高於NB的智慧型手機採用薄型熱管趨勢逐漸成型,可望在今年第4季末或明年上半年實現。
由於雲端應用增加及4G時代來臨,帶動高速傳輸需求大增,加上智慧型手機功能日益強大,搭載8核心處理器已逐漸成為中高階智慧型手機的標準配備,隨之而來的散熱問題亦已成為各大手機廠的重要課題,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多以石墨片散熱,但石墨片價格高,且石墨在降低熱能上有其侷限性,採用石墨散熱已不敷需求,而薄型熱管可以將熱均勻導至手機板,有效避免單點過熱,並可透過將熱導向大面積,達到迅速散熱的效果,對急欲解決散熱問題的手機廠而言深具吸引力。
除散熱效果優於石墨,過去薄型熱管僅有少數日系散熱廠商可以生產,難以因應全球手機市場需求,不過去年起,除日本谷河等日系散熱大廠外,國內的超眾、泰碩等均已有能力生產0.6mm薄型熱管能力,雙鴻也在今年開發出薄型熱管,而日本谷河及超眾甚至已可以生產出0.4mm的薄型熱管,讓智慧型手機品牌廠採用薄型熱管機率大增。
目前,國內散熱廠薄型熱管最大的競爭對手,仍是日系散熱廠如:古河等,不過由於日本近兩年政治朝右翼方向發展,與韓國及大陸關係緊張,韓系及大陸手機廠採用日系產品機率很低,甚至國內的手機廠亦以台灣散熱廠為優先考量,這也成為超眾、泰碩等在爭取大陸、韓系及台系手機廠的利基。
據了解,超眾的薄型熱管與多家手機廠進行壽命測試已一段時間,最快今年第4季就可以有成果,為耕耘已久的超眾及泰碩等廠商明年業績增添新動能。
超眾表示,公司與超過10家國內外智慧型手機品牌廠洽談共同設計新一代的手機,目前手機散熱產品包括0.6mm、0.5mm及0.4mm薄型熱管均獲得客戶正面肯定,從熱傳量來看,0.6mm及0.5mm可望最快成為手機散熱產品,預估第4季就有機會開始導入。
泰碩及雙鴻亦看好今年第4季到明年上半年手機廠可望有採用薄型熱管新機種導入,泰碩及雙鴻表示,目前多家手機廠均已開始設計採用薄型熱管的手機,以趨勢來看,大陸手機廠率先採用的機率不小。
就各家產能來看,目前超眾台灣產能主要是薄型熱管,其中0.6mm熱管月產能約120萬支;至於大陸部分,大陸廠熱管總產能約500萬支,實際產出約400多萬支,其中1mm以下及0.8mm的熱管月產能約60萬支到70萬支;至於熱板部分,目前台灣廠及大陸廠的熱板月產能均在40萬片左右。
泰碩現有的熱管設備月產能為600萬支,實際出貨約400萬支到500萬支,而2.0mm以下薄型熱管約120萬支,而出平板電腦及薄型筆電的 0.6mm約30萬支,未來如果導入手機,月產能將可倍增至60萬支。
至於雙鴻目前已在廣州廠架設好薄型熱管產線,設備月產能有200萬支,不過由於良率還在努力中,公司期待能將實際產出量拉升到100萬支。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