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推動發票無紙化,民眾卻發現耗紙變多了,原本只拿發票,現在還會多拿一張明細表,更不環保。 記者陳易辰/攝影 |
財政部推動發票無紙化,今年起紙本電子發票不再提供交易明細。不過,民眾卻發現,購物後,以前只拿到一張發票,現在還會拿到另一張明細表,有時比原本的發票還大張,反而不環保。
從今年起,紙本電子發票只提供對獎號碼,不再列印。不過,新法上路兩個多禮拜,民眾抱怨買完東西「滿手紙」;店家不只給發票,還要給銷貨明細單;有的發票下方連著一張裁切過後印著明細的小紙張,收納非常麻煩。
民眾張小姐表示,幾天前去百貨公司地下街買了一個麵包,就拿到兩張紙,她忍不住問店員為何要給兩張?店員聳聳肩說:「因為百貨公司規定的。」
也有民眾說,以前只要保存一張,現在還要收集兩張,且不能亂丟;因為有店家規定退換貨時,一定要兩張都帶著才行。
另有書店店員表示,不只民眾收集發票時多了道手續,店家給發票更是麻煩,以前印出來就好;現在擔心消費者弄丟明細或發票,造成退換貨時不便,還要先用釘書機將兩張固定好,不只浪費紙,還浪費了釘書針。
也有專櫃小姐表示,因為規定發票上面不能印明細,只好印出一大張,再裁切成兩張;且還不能統統裁掉,就怕民眾弄丟。
百貨業者表示,他們是依照財政部規定行事,民眾若購賣商品,一般會收到專櫃的退換貨明細,只要持該退換或明細就可退換貨,跟新法不會有衝突。
有業者說,新法上路後,民眾可選擇將發票上傳雲端歸戶,但有些店員也不熟悉作業、忽略上傳的步驟,消費者因此沒有這筆發票紀錄,看來要讓商家和消費者都習慣,還需要一段時間。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