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寶寶「圓仔」可愛模樣引起全球關注,成為另類台灣之光,圓仔生日是7月6日,而17年前同一天,全球第一頭複製羊桃莉誕生,一樣轟動全世界。
桃莉出生後,人類基因圖譜定序在2000年完成,從複製技術到DNA,生技業一步一腳印。
最近全球再掀生技熱,帶動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連漲3年,2011年漲12%、2012年漲32%,今年漲幅逼近4成,不斷改寫新高。
生技股漲真的嗎?我認為,生技產股並非憑空亂漲,是以紮實的基本面與產業結構轉變做為基礎。
我習慣從兩顆小丸子談起,一顆是威而剛,一顆是減肥藥,正好代表生技業兩大長多發展關鍵。
先從減肥藥講起,2004年默克止痛藥偉克適導致心臟病而下架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把關非常嚴謹,這幾年幾乎沒有減肥藥過關,FDA審藥查牛步化,為人詬病。
去年起FDA態度丕變,2012年放行39件新藥,創12年新高,今年上半年通過15件,也高於過去平均,一方面是生技廠審藥經驗累積,知道拿捏分寸,FDA也為避免「收錢不做事」惡名(審藥必須收費),加快審藥腳步。
去年是各類藥物專利到期高峰,包括國人熟知的藍色小丸子(威而剛),專利到期後,大型藥廠擔心金雞母褪色,衝擊獲利,群起併購中小型生技公司,尋找新的金雞母,也引爆併購熱潮;雖然威而剛以別的療效申請專利延期,不過2015年還有一波「專利斷崖」高峰。
2010年開始,生技公司的投入資本報酬率已經超過平均資金成本,代表生技已從過去「燒錢」變成「賺錢」的產業。
全球藥品銷售量年成長率達3%,後年估達1.1兆美元,除了新興市場高速成長,成熟國家老年人口增加,「銀色海嘯」的服藥需求,也是生技業強而有力的靠山。
看著生技業多年發展,現階段我看好腫瘤、傳染病與孤兒藥等領域,生技業發展與景氣循環相關性不高,但成長性高,不管全球景氣怎麼走,投資組合裡最好適度擁有生技這個成長DNA。
(本文為傅子平口述)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